大卫:(朗读奇迹课程中的段落)
“放下自己的旧梦,接纳祂赐你的梦境吧!一旦认清了梦者是谁,你就不难转变自己的梦境了。安息于圣灵吧!让祂温柔的梦取代你那恐怖的死亡之梦。在祂给你的宽恕之梦中,再也没有谁是凶手或谁是受害者的问题。在祂赐你的梦里,既没有谋杀,也没有死亡。虽然你仍闭着双眼,但罪咎之梦已逐渐由你眼前消逝。微笑开始在你沉睡的脸庞绽放。你终于能够安心入眠了,此后,你只会做幸福的梦。”(T-27.VII.14 )
我们可以把下面的这段话打印出来,帖到墙上,作为这所房子的座右铭。当你们开始为食物、待洗的衣物、清洁工作、金钱、这件事或那件事发生争执的时候,就请看看墙上的这段话!每当气氛变得紧张,某些事情让你觉得无法接受时……
“你会温柔地梦见自己的无罪弟兄!他会与你结合于神圣纯洁之境。天堂之主会亲自进入这个梦唤醒祂的爱子。梦见你弟兄的仁慈吧!不要在梦中计较他的过错了。只去梦他体贴的一面,别再追究他对你的伤害。宽恕他所有的幻想,感谢他为你带来的所有益处。不要因为他在你梦中显得不够完美而不把他的礼物当一回事。他是天父的代表,而你却把天父视为赐你生命也赐你死亡的神明。
我的弟兄!天父只可能赐给你生命。你在梦中看到弟兄给你什么,那便成了天父对你的恩赐。愿你能由弟兄的爱心与善行中看清他给你的礼物。衷心感谢他的馈赠,别让任何苦恼骚扰了你的美梦。”(27.VII.15-16)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所做的事情让我生气,那么我就把那些事情看成是天父赐给我的礼物了。这会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是不值得信赖的,那么天父在我眼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是贪婪的、无礼的、喜欢掌控;无论我对我的弟兄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我都把它们看成是天父赐给我的礼物。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你会开始发现这一切是多么荒谬。但是如果你不从这个角度去看,而是认为“我在这里,我被困在这个世界中,这些人每天出现在我面前”……“如果某某人能换种方式做事,我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诸如此类——这是小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世界。
只须记得,当你透过肉眼去看事情时,你就把自己当成了意象营造者。你看到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你正在透过意象营造者的眼光、小我的眼光去看。
耶稣说,圣灵看待世界的方式跟你截然不同。当你碰上某件事或某个情境时,你就躲进自己的祈祷室,跟圣灵说,“哦,你看到了吗,圣灵?你能想象他们对我做了什么吗?”这不是真正的祈祷,这是小我的祈祷。
问一:因为你说的事情圣灵根本就看不到。
大卫:祂根本就没看到。(笑)
问一:祂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大卫:圣灵只是轻声地提醒心灵,“你正在透过黑暗的镜片去看,你看到的一切并没有真的发生。你相信分裂之境,你相信自己是一个人,你相信所有这些未经质疑的事情。过来!把它们交给我!我会用光明驱散这些虚妄不实的信念。不要对你弟兄的罪过念念不忘。请梦见你弟兄的仁慈,看到他对你的体贴。”
“请宽恕他的幻想,”这句话很有趣。你开始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外面”并没有一个有待宽恕的人;好似真的存在着一个别人和一个人格性的“我”,我是无罪的,而他是有罪的。但是需要被宽恕的正是充满了身体、人以及万事万物的世界这整个构造。除了心灵,这个构造还会在哪里?唯有在心中,它才能被宽恕。
我会经常阅读海伦·舒曼写的一首小诗。有时候我们只有先提出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方案。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在我们开口之前”,它出自《上主的礼物》这本书。诗中说道:
“现在让我们不再开口提问,而是静静地坐上一会。在我们开口之前,答复就已给出。一个结束一切纷争、痛苦与骚乱的良方。一扇通往寂静与赦免的大门。在我们祈求自由之前,我们就已获自由,在我们祈求治愈之前,我们已经痊愈。治愈每一份伤痛的解药早已赐给了我们,尘封在心内,永不失落,触手可及,上主早已答复了圣子的每一个请求。疲累不堪,上主之子终于再次呼唤天父之名。”
这让我想起了奇迹课程正文中“宁静的答复”这一节,上面说,“在宁静中,一切事情都得到了答复,每个问题都悄然解决了。”这一个多美的观念!每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回想这段话。在宁静中,一切事情都得到了答复。
你想进行一次教学讨论吗?圣灵说,“我会跟你进行教学讨论的。让我们先静默一会儿,这会答复你的很多疑问。如果静默之后你还心存抗拒,我们再来讨论。”
8月 13 2014
你如何看待弟兄与上主
大卫:(朗读奇迹课程中的段落)
“放下自己的旧梦,接纳祂赐你的梦境吧!一旦认清了梦者是谁,你就不难转变自己的梦境了。安息于圣灵吧!让祂温柔的梦取代你那恐怖的死亡之梦。在祂给你的宽恕之梦中,再也没有谁是凶手或谁是受害者的问题。在祂赐你的梦里,既没有谋杀,也没有死亡。虽然你仍闭着双眼,但罪咎之梦已逐渐由你眼前消逝。微笑开始在你沉睡的脸庞绽放。你终于能够安心入眠了,此后,你只会做幸福的梦。”(T-27.VII.14 )
我们可以把下面的这段话打印出来,帖到墙上,作为这所房子的座右铭。当你们开始为食物、待洗的衣物、清洁工作、金钱、这件事或那件事发生争执的时候,就请看看墙上的这段话!每当气氛变得紧张,某些事情让你觉得无法接受时……
“你会温柔地梦见自己的无罪弟兄!他会与你结合于神圣纯洁之境。天堂之主会亲自进入这个梦唤醒祂的爱子。梦见你弟兄的仁慈吧!不要在梦中计较他的过错了。只去梦他体贴的一面,别再追究他对你的伤害。宽恕他所有的幻想,感谢他为你带来的所有益处。不要因为他在你梦中显得不够完美而不把他的礼物当一回事。他是天父的代表,而你却把天父视为赐你生命也赐你死亡的神明。
我的弟兄!天父只可能赐给你生命。你在梦中看到弟兄给你什么,那便成了天父对你的恩赐。愿你能由弟兄的爱心与善行中看清他给你的礼物。衷心感谢他的馈赠,别让任何苦恼骚扰了你的美梦。”(27.VII.15-16)
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所做的事情让我生气,那么我就把那些事情看成是天父赐给我的礼物了。这会让我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是不值得信赖的,那么天父在我眼中也同样如此。如果我认为我的弟兄是贪婪的、无礼的、喜欢掌控;无论我对我的弟兄持有什么样的看法——我都把它们看成是天父赐给我的礼物。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看,你会开始发现这一切是多么荒谬。但是如果你不从这个角度去看,而是认为“我在这里,我被困在这个世界中,这些人每天出现在我面前”……“如果某某人能换种方式做事,我的日子就会好过很多,”诸如此类——这是小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它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看待世界。
只须记得,当你透过肉眼去看事情时,你就把自己当成了意象营造者。你看到一个充满意象的世界,你正在透过意象营造者的眼光、小我的眼光去看。
耶稣说,圣灵看待世界的方式跟你截然不同。当你碰上某件事或某个情境时,你就躲进自己的祈祷室,跟圣灵说,“哦,你看到了吗,圣灵?你能想象他们对我做了什么吗?”这不是真正的祈祷,这是小我的祈祷。
问一:因为你说的事情圣灵根本就看不到。
大卫:祂根本就没看到。(笑)
问一:祂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大卫:圣灵只是轻声地提醒心灵,“你正在透过黑暗的镜片去看,你看到的一切并没有真的发生。你相信分裂之境,你相信自己是一个人,你相信所有这些未经质疑的事情。过来!把它们交给我!我会用光明驱散这些虚妄不实的信念。不要对你弟兄的罪过念念不忘。请梦见你弟兄的仁慈,看到他对你的体贴。”
“请宽恕他的幻想,”这句话很有趣。你开始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外面”并没有一个有待宽恕的人;好似真的存在着一个别人和一个人格性的“我”,我是无罪的,而他是有罪的。但是需要被宽恕的正是充满了身体、人以及万事万物的世界这整个构造。除了心灵,这个构造还会在哪里?唯有在心中,它才能被宽恕。
我会经常阅读海伦·舒曼写的一首小诗。有时候我们只有先提出问题,才会得到解决方案。这首小诗的题目是“在我们开口之前”,它出自《上主的礼物》这本书。诗中说道:
“现在让我们不再开口提问,而是静静地坐上一会。在我们开口之前,答复就已给出。一个结束一切纷争、痛苦与骚乱的良方。一扇通往寂静与赦免的大门。在我们祈求自由之前,我们就已获自由,在我们祈求治愈之前,我们已经痊愈。治愈每一份伤痛的解药早已赐给了我们,尘封在心内,永不失落,触手可及,上主早已答复了圣子的每一个请求。疲累不堪,上主之子终于再次呼唤天父之名。”
这让我想起了奇迹课程正文中“宁静的答复”这一节,上面说,“在宁静中,一切事情都得到了答复,每个问题都悄然解决了。”这一个多美的观念!每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回想这段话。在宁静中,一切事情都得到了答复。
你想进行一次教学讨论吗?圣灵说,“我会跟你进行教学讨论的。让我们先静默一会儿,这会答复你的很多疑问。如果静默之后你还心存抗拒,我们再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