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让我们来到核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这并不需要是一个很长的旅程。我想要直接去到核心,这样会有清晰度。
《奇迹课程》是一本1200页的书。它的核心智慧被包含在了宁静祷告中。(宁静祷告为美国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 创作)
上主请赐我接纳我所无法改变的事物的宁静,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事物的勇气,以及能知道区别的智慧。
概括的说,《奇迹课程》的目的是接受分辨这两者的智慧——我所能改变的事物和我不能改变的。为了接纳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物和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需要能知道区别的智慧。这就是鉴别能力起作用的地方。
我们想要深刻地进入其中,看清那两者到底是什么。一旦你看清这前两步的真相,所有的努力就结束了;它再也不是一趟线性的旅程了。
你的意愿仍不足以违反他的旨意,为此,你才会对自己打造出来的世界束手无策。(正文第12章,三,9)(“束手无策”若直译,可译作“没有掌控”,原文为have no
control over the world you made)
仔细看一看这一陈述。观察围绕它,心中浮现了什么。你对这句话的感觉是什么?对于你来说,对自己打造的世界无法掌控意味着什么?
朋友:我的第一反应是:噢,不!这可是一个坏消息,如果我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
然后当我看着这一陈述,更多的是有一种宽慰的感觉;如果我无法掌控我造的世界,那么我不必一直试着去掌控它。尝试掌控无法掌控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一想法中有不少宽慰。
我可以只是把我的手放开,因为把它们放在那没有意义,如果那根本没有用的话。那是在浪费时间,一个游戏。为什么我会想把我的心灵和注意力放在那?
大卫:你可以看到这一陈述是多么的涵盖一切吗?你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早些,我们有一个讨论,关于某个你觉得话太多的人。那是一个适用的情况:“你无法掌控。”你可以看到在那里是多么适用吗,以及在能被想出的所有关于具体事物的问题,或是希望事情能不是现在的样子。
朋友:是的。我想起了那些……所有那些希望事情不一样的例子,以及如果它们不一样那么事情会好很多,这样的想法。
大卫:我们有次用了一整场来谈论你感到的不安。我们很仔细的追溯回你在形体的世界中有选择,这一信念。你可以看到那是如何也被涵盖其中的吗?整个必须要选择的概念,在物品,情况,事件和目标间选择——所有的挣扎和想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的不安,或是感觉到你现在应该在做别的事情——可以看到这些事如何被你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所涵盖吗?
朋友:是的,那看起来很清晰,然而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想法:掌控在我的心灵中,保持我的心灵专注于我的意图会给我对世界的掌控。依旧有那么一个想法:作为我心灵改变的映射,世界可能会改变或者人们可能会改变。那会是我想要的掌控。掌控会来自于我的心灵,然后映射于世界中。
大卫:人们会说这样的话:“随着我变得清晰,世界的进化会有进展,世界会变成一个更平安的地方。”那是一个依旧相信在某些方面我能掌控世界的微妙例子。重点在于理解宁静祷告的含义,这样你可以看清你可以改变的事物。
朋友:那会是只有我的心灵。
大卫:奇迹课程说:“你确有驾驭自己心灵的能力。”(正文第12章,三,9)这把它说明的很清楚了。尽管你无法掌控你打造的世界,你的确能掌控你的心灵。那是掌控存在的地方。那句话没有提及任何关于世界的话。没有一个字!
朋友:但是世界在我的心灵中。那么这有什么差别呢?
大卫:当我们谈及“对自己打造出来的世界束手无策”(正文第12章,三,9)我们是在谈论被投射出的世界或是“剧本”。你甚至可以称之为错误心灵——念头以及从中投射出的世界。对它的掌控是不存在的。但是对我赋予世界的目的的掌控是可能的。我们正在清晰地分辨形式和内涵。你的确能掌控你的心灵,这一想法让心灵中的两个目的变得清晰——小我的目的和圣灵的目的。那是你拥有掌控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个选择。事实上,目的是你唯一的选择。这依旧是一个比喻,因为在天堂根本没有选择。然而你无法达到那个存在的状态,直到你能看到选择在哪,直到你能看清在哪你拥有掌控。
我所能改变的是我的心灵;我能在这两个目的间作选择。那句话:“接纳我所无法改变的事物”指的是剧本或是被投射出的世界。如课程所说的:“……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而应决心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正文21章,导言,1)那与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完全吻合。为什么?因为你对自己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尝试改变不可能改变的事物是没有意义和没有结果的。
朋友:那么世界是心灵的投射这一观念并不表示有对剧本的掌控存在?只有我看它的方式反射出我带给它的目的?如果我把小我的目的带到我所见的事物,那么这会是从剧本中反射给我的。并且从同一个剧本中,圣灵的目的也会被反射给我,如果那是在我心灵中的东西。
大卫:是的,那样讲的话,世界是象征性的;它是我怀着什么目的的象征。唯一我能掌控的事情是给予世界什么目的。“真实世界”是看到并欣然接纳圣灵的目的为唯一的出路。那是一个被赋予完全不同意义的世界,不同于小我给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强化分裂和内疚。然而即使是真实的世界也没有真实的目的,一旦被达到,它就被看作没有目的的了。如果它有真实的目的,那么它就会有一个真实的存在,但是真实世界同样是一个幻象。我们不想过早专注于这些。我们只想用宁静祷告进入内在,看清你唯一能掌控的事。
朋友:对我来说,记得回到我这的映射没有实质性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它完全取决于我如何看待它。没有关于它的任何事是与我如何看它分离的。我正在思考某个人最近对我说的话:“如果我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在形体中的事情会改变吗?”但是这与任何形体中的改变没有关系。这只与我的感知,或者我赋予形体的意义有关。
朋友:是的。那不是一个在形体中的改变。那真的是一个关于我如何看待剧本的转变。剧本已经写定!一个在我心灵中的转变并不对剧本产生任何改变。这只改变我对剧本的看法。
大卫:我们以简单的“你对你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作为开始。你现在正在带入“剧本已经写定”这一元素。这看起来与“你对你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很相符。如果它已经写定,如果它已经是过去时,那么它已经结束了,完成了。你如何改变一幅已经完成的画?你如何改变某事,如果它已经结束。这里带入了一个时间观念。形而上学的原因,你为什么没有对世界的掌控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第7课:“我所看到的只是过去”。我心灵被过去的念头事先占据。那些过去的念头正在向我显示一个过去的世界,因此如果我认为我能改变屏幕,或者说改变剧本,那么我在相信什么?我相信我能改变过去!
朋友:或是我相信那并不真的是过去,我相信它是当下的而不是在过去。
大卫:是的,当透过身体的眼睛去看的时候,我们正在通过被蒙蔽的心灵去看。被蒙蔽的心灵只看得见过去。既然这已经向我们阐明,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尝试改变在世界中的事情的企图是一个尝试改变过去的企图。那是特殊关系的整个基础。心灵相信它被剥夺了。它持续地在自己之外找寻,因为它一直在尝试修补屏幕。另一具身体,另一个关系,另一辆车,另一个房子,另一个气候,更多的钱,更多在任何形式中的偶像。然而在这之下的是这样一个念头:我在过去被剥夺了,我相信我可以修补屏幕或者改变在我意识中的内容并以某种方式重新安排它们,这样我可以有办法得到我所被剥夺的东西。但是那不会起作用。那不可能起作用,试着在剥夺被相信发生了的地方弥补。唯一完整的地方在我的心灵中。对于我似乎感到的匮乏,圣灵是那个答案。一下子所有特殊关系的部分开始与基础的形而上学相符。
朋友:是不是应该去认出并没有剥夺在世界中?唯一的空虚或匮乏是在相信匮乏存在的心灵中。
大卫:不管你是叫它匮乏法则,或缺失,或感到被剥夺,它是小我的目的。在心灵中只有两个目的。因此唯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改变心灵中的目的。这与世界没有关系。
另一个与之吻合的话是:“只有一贯不变的目的才能赋予事件一贯的意义。”(正文30章,七,3)当然,是小我的目的让每件事看起来互不相关,像是分离的事件。一贯的目的是那根将所有事件绑在一起的线。剧本真的是一个连续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个考虑周全的事件。我之后做了这个,然后这个发生了,之后我去了那里。当心灵相信有顺序的时间和事件时,这是人们谈论事情的方式。但是一旦我们感觉到有一个目的把它们都连结在一起,所有事件的融合便发生了。
10月 27 2014
宁静祷告——没有对世界的掌控(上)
大卫:让我们来到核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这并不需要是一个很长的旅程。我想要直接去到核心,这样会有清晰度。
《奇迹课程》是一本1200页的书。它的核心智慧被包含在了宁静祷告中。(宁静祷告为美国神学家Reinhold Niebuhr 创作)
上主请赐我接纳我所无法改变的事物的宁静,改变我所能改变的事物的勇气,以及能知道区别的智慧。
概括的说,《奇迹课程》的目的是接受分辨这两者的智慧——我所能改变的事物和我不能改变的。为了接纳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物和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我们需要能知道区别的智慧。这就是鉴别能力起作用的地方。
我们想要深刻地进入其中,看清那两者到底是什么。一旦你看清这前两步的真相,所有的努力就结束了;它再也不是一趟线性的旅程了。
你的意愿仍不足以违反他的旨意,为此,你才会对自己打造出来的世界束手无策。(正文第12章,三,9)(“束手无策”若直译,可译作“没有掌控”,原文为have no
control over the world you made)
仔细看一看这一陈述。观察围绕它,心中浮现了什么。你对这句话的感觉是什么?对于你来说,对自己打造的世界无法掌控意味着什么?
朋友:我的第一反应是:噢,不!这可是一个坏消息,如果我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
然后当我看着这一陈述,更多的是有一种宽慰的感觉;如果我无法掌控我造的世界,那么我不必一直试着去掌控它。尝试掌控无法掌控的事物是没有意义的,在这一想法中有不少宽慰。
我可以只是把我的手放开,因为把它们放在那没有意义,如果那根本没有用的话。那是在浪费时间,一个游戏。为什么我会想把我的心灵和注意力放在那?
大卫:你可以看到这一陈述是多么的涵盖一切吗?你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早些,我们有一个讨论,关于某个你觉得话太多的人。那是一个适用的情况:“你无法掌控。”你可以看到在那里是多么适用吗,以及在能被想出的所有关于具体事物的问题,或是希望事情能不是现在的样子。
朋友:是的。我想起了那些……所有那些希望事情不一样的例子,以及如果它们不一样那么事情会好很多,这样的想法。
大卫:我们有次用了一整场来谈论你感到的不安。我们很仔细的追溯回你在形体的世界中有选择,这一信念。你可以看到那是如何也被涵盖其中的吗?整个必须要选择的概念,在物品,情况,事件和目标间选择——所有的挣扎和想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的不安,或是感觉到你现在应该在做别的事情——可以看到这些事如何被你对自己打造出的世界无法掌控所涵盖吗?
朋友:是的,那看起来很清晰,然而我的确有这样一个想法:掌控在我的心灵中,保持我的心灵专注于我的意图会给我对世界的掌控。依旧有那么一个想法:作为我心灵改变的映射,世界可能会改变或者人们可能会改变。那会是我想要的掌控。掌控会来自于我的心灵,然后映射于世界中。
大卫:人们会说这样的话:“随着我变得清晰,世界的进化会有进展,世界会变成一个更平安的地方。”那是一个依旧相信在某些方面我能掌控世界的微妙例子。重点在于理解宁静祷告的含义,这样你可以看清你可以改变的事物。
朋友:那会是只有我的心灵。
大卫:奇迹课程说:“你确有驾驭自己心灵的能力。”(正文第12章,三,9)这把它说明的很清楚了。尽管你无法掌控你打造的世界,你的确能掌控你的心灵。那是掌控存在的地方。那句话没有提及任何关于世界的话。没有一个字!
朋友:但是世界在我的心灵中。那么这有什么差别呢?
大卫:当我们谈及“对自己打造出来的世界束手无策”(正文第12章,三,9)我们是在谈论被投射出的世界或是“剧本”。你甚至可以称之为错误心灵——念头以及从中投射出的世界。对它的掌控是不存在的。但是对我赋予世界的目的的掌控是可能的。我们正在清晰地分辨形式和内涵。你的确能掌控你的心灵,这一想法让心灵中的两个目的变得清晰——小我的目的和圣灵的目的。那是你拥有掌控的地方,因为那是一个选择。事实上,目的是你唯一的选择。这依旧是一个比喻,因为在天堂根本没有选择。然而你无法达到那个存在的状态,直到你能看到选择在哪,直到你能看清在哪你拥有掌控。
我所能改变的是我的心灵;我能在这两个目的间作选择。那句话:“接纳我所无法改变的事物”指的是剧本或是被投射出的世界。如课程所说的:“……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而应决心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正文21章,导言,1)那与不要设法去改变世界完全吻合。为什么?因为你对自己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尝试改变不可能改变的事物是没有意义和没有结果的。
朋友:那么世界是心灵的投射这一观念并不表示有对剧本的掌控存在?只有我看它的方式反射出我带给它的目的?如果我把小我的目的带到我所见的事物,那么这会是从剧本中反射给我的。并且从同一个剧本中,圣灵的目的也会被反射给我,如果那是在我心灵中的东西。
大卫:是的,那样讲的话,世界是象征性的;它是我怀着什么目的的象征。唯一我能掌控的事情是给予世界什么目的。“真实世界”是看到并欣然接纳圣灵的目的为唯一的出路。那是一个被赋予完全不同意义的世界,不同于小我给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强化分裂和内疚。然而即使是真实的世界也没有真实的目的,一旦被达到,它就被看作没有目的的了。如果它有真实的目的,那么它就会有一个真实的存在,但是真实世界同样是一个幻象。我们不想过早专注于这些。我们只想用宁静祷告进入内在,看清你唯一能掌控的事。
朋友:对我来说,记得回到我这的映射没有实质性的存在是很重要的。它完全取决于我如何看待它。没有关于它的任何事是与我如何看它分离的。我正在思考某个人最近对我说的话:“如果我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在形体中的事情会改变吗?”但是这与任何形体中的改变没有关系。这只与我的感知,或者我赋予形体的意义有关。
朋友:是的。那不是一个在形体中的改变。那真的是一个关于我如何看待剧本的转变。剧本已经写定!一个在我心灵中的转变并不对剧本产生任何改变。这只改变我对剧本的看法。
大卫:我们以简单的“你对你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作为开始。你现在正在带入“剧本已经写定”这一元素。这看起来与“你对你打造的世界没有掌控”很相符。如果它已经写定,如果它已经是过去时,那么它已经结束了,完成了。你如何改变一幅已经完成的画?你如何改变某事,如果它已经结束。这里带入了一个时间观念。形而上学的原因,你为什么没有对世界的掌控是因为它已经过去了。第7课:“我所看到的只是过去”。我心灵被过去的念头事先占据。那些过去的念头正在向我显示一个过去的世界,因此如果我认为我能改变屏幕,或者说改变剧本,那么我在相信什么?我相信我能改变过去!
朋友:或是我相信那并不真的是过去,我相信它是当下的而不是在过去。
大卫:是的,当透过身体的眼睛去看的时候,我们正在通过被蒙蔽的心灵去看。被蒙蔽的心灵只看得见过去。既然这已经向我们阐明,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尝试改变在世界中的事情的企图是一个尝试改变过去的企图。那是特殊关系的整个基础。心灵相信它被剥夺了。它持续地在自己之外找寻,因为它一直在尝试修补屏幕。另一具身体,另一个关系,另一辆车,另一个房子,另一个气候,更多的钱,更多在任何形式中的偶像。然而在这之下的是这样一个念头:我在过去被剥夺了,我相信我可以修补屏幕或者改变在我意识中的内容并以某种方式重新安排它们,这样我可以有办法得到我所被剥夺的东西。但是那不会起作用。那不可能起作用,试着在剥夺被相信发生了的地方弥补。唯一完整的地方在我的心灵中。对于我似乎感到的匮乏,圣灵是那个答案。一下子所有特殊关系的部分开始与基础的形而上学相符。
朋友:是不是应该去认出并没有剥夺在世界中?唯一的空虚或匮乏是在相信匮乏存在的心灵中。
大卫:不管你是叫它匮乏法则,或缺失,或感到被剥夺,它是小我的目的。在心灵中只有两个目的。因此唯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的方法是改变心灵中的目的。这与世界没有关系。
另一个与之吻合的话是:“只有一贯不变的目的才能赋予事件一贯的意义。”(正文30章,七,3)当然,是小我的目的让每件事看起来互不相关,像是分离的事件。一贯的目的是那根将所有事件绑在一起的线。剧本真的是一个连续的东西,而不是一个个考虑周全的事件。我之后做了这个,然后这个发生了,之后我去了那里。当心灵相信有顺序的时间和事件时,这是人们谈论事情的方式。但是一旦我们感觉到有一个目的把它们都连结在一起,所有事件的融合便发生了。